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期刊订阅
百年学会 医星璀璨
名院风范
学科风华
菁英风采
投稿须知
过刊浏览
联系我们
篇名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注册本刊作者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审稿
编务办公专区
主编办公专区
下载文档
《上海医学》审稿费代缴委托书
《上海医学》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上海医学》期刊编审系统审稿专家使用手册
工作动态
01-03
《上海医学》杂志2025年度“春蕾杯”论文评比征文通知
03-05
《上海医学》杂志2024年度“春蕾杯”论文评比征文通知
06-14
创新驱动,培育人才—《上海医学》2021年度春蕾计划评审结果揭晓
01-21
《上海医学》期刊影响力指标和学科排名取得显著提升
01-20
《上海医学》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联系方式
发行周期:
月刊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编辑出版:
《上海医学》编辑部
联系地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邮编:
200040
电话:
021-62178606
传真:
021-62178606
邮箱:
smasmj@shsma.org.cn
ISSN:
ISSN0253-9934
CN:
CN31-1366/R
收款账号:
1001255309008900719
账户名:
上海市医学会
开户行:
工商银行上海市静安寺支行
友情链接
上海市医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过刊浏览
->
2017年第6期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新三柱理念
浏览(3709) 下载(0)
DOI:
作者:
张彬彬,罗从风,王驭恺,等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形态;损伤机制;内固定;并发症
摘要:
目的 术前运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和治疗的新三柱理念,判断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学特
点和损伤机制,确定手术入路、内植物放置位置和固定顺序,并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该理念的有效性。方法 自2008年9月—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应用新三柱理念对3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X线摄片和CT扫描检查,并按照以下流程系统性地评估骨折特征:
① 依据关节面压缩和粉碎情况确定受累平台柱;② 通过判断受伤时初始位置(过伸、伸直、屈曲)和附加暴力方向(内翻、外翻)确定骨折损伤机制;③ 确定手术入路和内固定安放位置和功能。术后定期随访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分别于术后当时和术后18个月时测量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A)、胫骨平台内翻角(mTPA)和关节面台阶。术后18个月进行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膝关节功能(KSS)评分。观察患者感染(浅表皮肤感染或深部感染)、内固定失效、内固定皮肤激惹、延迟愈合、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7例患者完成最终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4.5±9.3)个月。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活动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依次延长,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值均<0.01)。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8个月的KSS和WOMA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犘值均>0.05)。单柱、双柱、三柱骨折患者术后当时与术后18个月FTA、mTPA、pT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犘值均>0.05)。单柱、双柱骨折患者术后18个月的关节面台阶均显著大于同种骨折类型术后当时(犘值均<0.05),三柱骨折患者术后18个月的关
节面台阶与同种骨折类型术后当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2例(42%),均经常规加强换药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外侧切口崩开2例(0.7%),内侧切口远端皮肤切口边缘坏死1例(0.3%),均经坏死皮缘切除、加强换药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内固定皮肤激惹18例(6.3%),取出内固定后痊愈;术中血管损伤2例(0.7%),均行血管修补术后痊愈。无1例患者内固定失效。结论 新三柱理念可用于指导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对简单或复杂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均较好,且并发症少;应用内固定更加“经济实惠”,且尊重软组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