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和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8~82岁,BMI均<30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至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每组20例。椎旁神经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12和L1 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各20mL;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在L3 与L4 间隙穿刺,注入罗哌卡因20~30mg。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阻滞成功率和舒芬太尼使用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注射局部麻醉药后15 min(注药后15min)、注射局部麻醉药后40min(注药后4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6h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4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对两组患者进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结束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于术后当日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和导尿管的使用情况。
结果 椎旁神经阻滞组使用舒芬太尼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犘<0.05),两组间阻滞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注药后15、40min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同时间点(犘值均<0.05)。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注药后15 min时的HR 显著快于同组麻醉前(犘<0.05),注药后15、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前(犘值均<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4、12、24、48h时的静态疼痛VAS评分和术后4、12h时的动态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同时间点(犘值均<0.05)。椎旁神经阻滞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犘值均<0.05),PCA 按压次数显著少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犘<0.05)。两组间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导尿管使用率显著高于椎旁神经阻滞组(犘<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可满足单侧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对循环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