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NACT)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术前行NACT 的4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年龄29~76 岁,平均年龄为(53.0±11.7)岁;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B1期1例、ⅠB2 期9例、ⅡA1 期7 例、ⅡA2 期19 例、ⅡB 期5 例;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38例、腺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其中妊娠期宫颈癌2例,均为鳞状细胞癌,FIGO 分期为ⅠB1期和ⅠB2期各1例。行1次NACT19例,行2次NACT22例;NACT 后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9例完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完成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仅完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分级G11例、G216例、G314例;20例浸润肌层深度>1/2,3例宫旁累及,10例淋巴结转移,1例神经束受侵,1 例淋巴管血管间隙受累,6 例脉管浸润。术后35 例补充放射治疗,术后平均化学治疗次数(2.90±1.69)次。回顾性分析NACT 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和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因素。
结果 ⅠB2期、ⅡA1期、ⅡA2期、ⅡB 期患者NACT 后的肿瘤直径分别显著小于同组NACT 前(犘值分别为0.017、0.021、0.000、0.037)。41例宫颈癌患者在接受1 或2 次的NACT 后,完全缓解5 例,部分缓解25 例,稳定7 例,进展4 例。30例患者对NACT 有效,总有效率为73.17%(30/41),且行1次NACT 与2次NACT 后患者的临床缓解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77)。随访时间为5~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41例患者中,失访1例,肿瘤复发8例,死亡3例。在40例随访患者中,妊娠与否(P值分别为0.005、0.000)、是否行根治性子宫切除(P值分别为0.000、0.003)和术后病理提示是否宫旁累及(P值均为0.000)会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基于术前行NACT 的次数对患者分层后(行1和2次NACT 的患者分别为18和22例)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行1次NACT 的患者中,妊娠与否(P值分别为0.008、0.000)和术后病理是否提示宫旁累及(P值分别为0.008、0.000)会影响患者的PFS和OS;在行2次NACT 的患者中,不同化学治疗缓解情况(P=0.000)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19)会影响患者的PFS,是否行根治性子宫切除(P值分别为0.000、0.008)和术后病理是否提示宫旁累及(P值分别为0.000、0.008)会影响患者的PFS 和OS。
结论 NACT 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不明确;妊娠期宫颈癌、未完成根治性子宫切除和术后病理提示宫旁累及可能是影响NACT 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